查看原文
其他

国常会释放新利好,深圳紧抓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实

段晓卿 直新闻 2022-12-05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抓实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具体强调了六个领域的政策举措:

一是重要项目协调机制要继续高效运转,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资金支付和建设,带动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投资,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加强监管,打造质量安全工程。

二是对设备更新改造,要在已基本完成贷款签约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向专项再贷款发放和财政贴息拨付,督促加快设备购置和改造。

三是稳定和扩大消费。支持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障电商、快递网络畅通。落实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推进保交楼专项借款尽快全面落到项目,激励商业银行新发放保交楼贷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四是持续保障交通物流畅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要不间断协调,保障主干道和微循环畅通,保障港口等集疏运正常运行,及时打通堵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进出口通畅。

五是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引导银行对普惠小微存量贷款适度让利,继续做好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债的支持力度,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六是做好困难群众、失业人员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加大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力度,保障及时足额支付。

今年5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包括六个方面33项具体政策。当时国务院还特别强调要“尽快落地见效,确保及时落实到位,尽早对稳住经济和助企纾困等产生更大政策效应”。目前来看,总体上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要好于二个季度,此次国常会的判断是一揽子的稳经济政策“为扭转二季度前期经济下滑态势、稳住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四季度的任务是“巩固经济回稳”,紧抓前期政策的落实,国务院将派出督导组督办。

此次国常会释放的信息量很丰富,传递了不少积极的政策信号:

第一,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展现宏观政策将向稳增长方向加力。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近期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0月份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防控压力加大,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加大。本次国常会提及降准,就是希望对冲上述不利因素,对于中国经济的扰动,助力今年底明年初稳增长保就业。市场研究分析指出,降准预计将在一至两周内落地。因为回顾2017年以来的历次降准,除2018年4月由央行率先正式公布外,其余降准均事先通过国常会等场合提前做出安排,央行后续跟进正式宣布。

国常会前后,国家相关部委都比较密集的释放稳经济的积极政策举措。23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而后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多家大行宣布与数家房企达成战略合作,新增授信规模数千亿元。国有大行出手,传递了国家层面希望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的积极信号,这也是近两天市场上最为关注的消息。其实早在11月11日,央行和银保监会已经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简称“金融支持地产16条”),其中强调金融机构必须对国有、民营等各类房企一视同仁。其实无论是“金融支持地产16条”,还是六家国有大行与房企开展战略合作,都是为提振市场信心。但外界也指出,国家层面体现的是宏观的支持态度,银行是否愿意放开房地产贷款,最终还是看银行对于风险的容忍度。

基建也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主要投资领域,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透露目前7399亿元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这是中央部委首次披露这一工具的实际规模。

深圳市为了落实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要求,今年已经出台了5个“30条”及“20+8”等政策,5个“30条”包括:纾困解难“30条”、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促消费“30条”、工业经济“30条”、经济稳增长“30条”。经济稳增长“30条”中就包括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政策,而且相关政策的落地性比较强,比如将个体工商户纳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政府性融资再担保机构服务范围。延长降低融资担保费率政策期限,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费率最高减免40%,执行期限由2022年8月底延长至2022年底。据了解,深圳拥有市场主体超过380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位居全国前列,小微企业受到疫情的冲击很大,但是融资渠道又有限,是需要政府倾斜的群体。

第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G20峰会的讲话上,以及在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等多个国际场合,都提及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足见中央层面对于相关问题的重视。在部分西方国家企图以“脱钩断链”等举措对中国施压的背景下,国际上我们主要通过建立多边的贸易机制以及对话机制来对冲相关的风险,比如通过RCEP强化与东盟的经贸渠道,申请加入CPTPP等。对内,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就是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保持我们供应链的弹性和韧性,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就指出“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此次国常会再次明确要求“保障主干道和微循环畅通,保障港口等集疏运正常运行,及时打通堵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进出口通畅”。

深圳是中国的工业重镇,也是外贸重镇,工业占深圳GDP的比重超三成。今年深圳出台的工业经济“30条”中就包括“建立更加坚韧的产业链供应链运转机制”,共有“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监测分析”、“支持企业建立抗疫应急处置体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等3项措施,具体来说包括强化大宗商品、原材料市场价格变化的监测分析,落实好重点化工产品、有色金属等重要原材料的保供稳价措施;编制重点工业企业及其供应链配套企业名录,在深圳市商事主体统一服务平台“深i企”开设“守望相助”专区,搭建产业链供需对接撮合平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算是既考虑到了“主干道”,也考虑到了“微循环”。

而在保障物流运输及进出口畅通方面,深圳承担的任务就更重,文锦渡、莲塘等口岸,承担了香港民生物资供应任务,而皇岗口岸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对于广东的进出口贸易乃至全国的外贸都有重要影响,深圳在经济稳增长“30条”中特别提出要稳定支持深港跨境运输,深港跨境运输口岸接驳站和综合接驳站免费为跨境货运车辆提供服务,费用是由深圳市的财政来负担的,而且深港跨境水路和铁路运输资助政策也延长到2022年底。

第三,打牢新型工业化的基础,培育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10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可见越是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时候,越是需要寻找新动能以及新的增长点。

11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提出17项具体举措。总体目标是确保2022年四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023年实现“开门稳”,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其中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深挖市场潜能扩大消费需求、稳定工业产品出口、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等都与22日国常会上强调的重点领域一致。其中国常会上没有强调的就是“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深圳今年提出的“20+8”产业集群的概念就比较有前瞻性,“20+8”指的是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重点细分领域,以及8个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其中的网络与通信、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海洋产业等都是价值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增强创新驱动,推动经济结构升级,不仅是巩固经济恢复常态的需求,还能够奠定新兴产业基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者丨段晓卿,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笔

编辑丨张思南,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丨丘慧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